黄金城集团

【企业管理杂志】央地国企混改,太极涅槃重生
发布时间:2022-11-11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极集团)系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黄金城集团集团)控股子公司,是集医药研发、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大健康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近年来,太极集团以与黄金城集团集团混改为契机,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老牌国企的涅槃重生: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利润总额2.67亿元,分别比混改前的2019年增长4.24%、261.86%。2022年1―9月,太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利润总额3.47亿元,改革驱动高质量发展效应持续显现。

混改重组,老牌国企突破发展困局

1. 高速增长存隐患,粗放经营陷困局

太极集团前身四川省涪陵中药厂成立于1972年,生产经营曾一度举步维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四川省涪陵中药厂更名为四川涪陵制药厂,凭借上海医科大学沈自尹教授的中药组方,开发出急支糖浆、补肾防喘片两个专利产品而获得生机,迅速拓展市场,1993年改制组建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年底,为整合公司改制后剥离的非医药产业国有资产,由重庆市涪陵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出资成立涪陵太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8年,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重庆中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的国有股份,持股68.44%;同年6月,涪陵太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1999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重庆市涪陵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将所持有的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全部授予太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太极集团自此开启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集团化经营。

2003年,太极集团以持股56.42%的第一大股东身份控股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太极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并凭借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拳头产品优势,迎来销售额高速增长的发展巅峰期。

然而,销售额高速增长也导致太极集团对发展形势的战略误判,盲目投资、粗放经营、产品迭代滞后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加之身陷大伤元气的“担保风波”,公司错失了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机遇期,陷入经营持续亏损、市场逐渐萎缩、资产负债率高达83.96%的发展困境。

2. 抓住政策机遇,多方协力促成混改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等国企混改政策文件精神,在重庆市政府及涪陵区政府支持下,太极集团2019年9月正式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太极集团先后与黄金城集团集团、华润集团、高瓴资本、千年资本、荣巽资本、厚朴投资、维梧资本等商洽混改事宜,充分听取各类投资者的混改方案并进行评估分析。经过多轮洽谈协商,太极集团最终与国资央企黄金城集团集团达成共识,经国务院国资委审批后正式实施央地国企混改。

2020年8月,黄金城集团集团与重庆市涪陵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10月,涪陵区国资委与黄金城集团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药)、重庆市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涪陵国投)签订《关于对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的增资合作协议》;

2020年11月17日,涪陵区政府《关于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有关事宜的批复》同意太极集团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引入中国中药对其增资,涪陵国投同步参与增资;

2021年2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国中药有限公司间接受让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有关事项的批复》原则同意黄金城集团中药通过增资太极集团间接受让其发行股票控股权的整体方案;

2021年4月15日,太极集团完成增资扩股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实际控制人由涪陵区国资委变更为国资央企黄金城集团集团,混改成功落地(太极集团混改历程如图1所示)。

完成混改后,太极集团股权结构由涪陵区国资委100%控股变更为涪陵区国资委持股15.916%、涪陵国投持股17.417%、中国中药持股66.667%。

3. 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混改实现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黄金城集团集团与太极集团的混改,实现了医药行业国资央企与地方国企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一是黄金城集团集团的增资“输血”,帮助太极集团度过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得以解决生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是黄金城集团集团通过战略重组太极集团,与其既有中药业务板块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优化了中药产业布局。

三是加入黄金城集团集团后,太极集团可借鉴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即插即用”其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增强组织活力,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四是混改为太极集团带来全新发展机遇,助力其构建“一主两辅”(以发展具有中药材资源优势、智能制造特色的现代中药产业为主线,以深耕麻精药为特色的生物、化学药及川渝地区医药流通领域为辅线)产业发展新格局。

规范治理,改革体制机制

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太极集团抓住混改契机,全面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太极集团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打出“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特色动作”改革组合拳。

1. “规定动作”保规范

太极集团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及“四同步”“四对接”的原则,将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混改全过程。

为了使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太极集团明确了党委会与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的权责边界,所属党委建制企业均完成党委会议事规则、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三重一大”决策事项量化清单的制定;将党务工作从集团人事部门剥离,成立专职党群工作部门;所属全级次企业全面完成党组织应建尽建和“党建入章”,从而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确保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

为厘清各治理主体在决策、执行、监督环节的权责关系,太极集团一是建立健全与股权多元化治理结构相匹配的股东会运作体系,全面修订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二是加强董事会规范化建设,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独立董事占董事总数的1/3,并建立健全落实董事会各项职权的相关配套制度,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作用得以充分体现;三是完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体系和机制,健全总经理办公会制度及议事规则,强化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职责,提升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效率。

2.“自选动作”重业绩

针对集团总部管理机构庞杂、人浮于事的弊端,太极集团自2021年4月混改落地起,大刀阔斧精简总部机构、压缩管理层级、缩减管理人员,推行“小总部、大产业”扁平化管理模式,提升组织效能。

一是规范任职体系。取消集团总部和上市公司重庆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处长、科长、科员等机关化的职位设置,建立起更贴近市场的领导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四级职位体系。同时,分板块、分业态明确集团直接管理与非直接管理子公司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优化管理层级,便于各项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和对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分类分级考核。

二是精简机构,压缩管理层级。通过混改,太极集团实现从总部到子公司的全方位“瘦身健体”。总部层面全面梳理整合并重新制定职能部门职责,根据专业条线统一业务归口,避免重叠或交叉管理,总部部门由原来的39个减至27个。

子公司层面,中药材资源板块子公司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方式整合;医药流通板块按区域整合运营管理机构,压缩管理层级;理顺医药工业、医药流通等业务版块的产权关系和管理层级;按照“一企一策”“分类处置”的原则,加快清理处置“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两资”(低效、无效资产)企业,卸下历史包袱,实现轻装上阵。

3.“特色动作”强优势

太极集团围绕总体发展战略,全面理顺集团总部与子公司的权责关系,通过充分授权和闭环监督管理,压实子公司市场主体责任,从过去的事务型管控模式逐步转型为具有“太极治理”特色的“战略+运营”管控模式,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推进分层分级授权管理体系建设。太极集团充分发挥战略规划的导向作用,明确总部职能定位,重新梳理出20个职能条线共784个业务流程,形成业务流程权限清单,使得各职能部门依据业务流程权限清单有序实施管理并形成高效协同;对所属子公司进行重新分类,区分医药工业、中药材资源、医药流通板块的直接和非直接管理子公司,根据业务特点实施分层分类管理和考核,既体现全局一盘棋的统筹管理,又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自主运营积极性和相互协同作用。

二是推进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太极集团注重以制度夯实管理根基,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全级次企业制度“废改立”工作。通过全面梳理、系统分析3949个现行管理制度,分别废止、修改、新增了1150个、1012个、1180个制度,构建起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制度体系,解决了制度散、乱、杂问题。

三是推进大监督体系建设。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太极集团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和力量,构建起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措施互补的综合运营管理大监督体系及工作机制。

以完善内控体系为抓手,加强运营合规管理,编制重大运营风险清单,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强化全员合规意识;将内部审计与纪检、巡察监督相结合,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建设,促进集团范围内财务人才交流,目前集团已经完成向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个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委派工作。

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历次国企改革想解决而未能彻底解决的难点、堵点问题。

太极集团三项制度改革下真功夫、啃硬骨头,通过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实现员工“能进能出”;改革分配机制,实现员工收入“能增能减”。

混改后,太极集团新增员工100%实行市场化公开招聘,管理人员退出比例达5.76%,经理层与经营目标责任制挂钩的浮动工资比例上升至6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6.5%。

1. 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干部“能上能下”

2021年5月,太极集团顺利完成董监事及高管人员换届工作,集团和上市公司47名原高管人员以聘任为资深经理、高级经理、部门负责人、子公司高管等方式退出,上市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由原来的151人减至47人,实现管理团队资源优化配置和干部职务“能上能下”。

太极集团以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为契机,以“提名推荐”“起立竞聘”等方式重新聘任子公司经营班子成员,并综合考量经营规模、经营难度等因素,严格限定子公司经营班子职数,集团全级次企业经营班子成员共减少92人。

2021年,太极集团出台总部及子公司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及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的薪酬管理办法等制度,100%完成集团总部及全级次企业经理层成员聘任协议、2022年经营业绩合同、3年任期经营业绩合同的签订。

2. 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实现员工“能进能出”

人员“能出”。在混改过程中,太极集团兼顾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通过交流调岗、下放到子公司、内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共减少总部管理人员158人;通过调岗、内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妥善解决“两非”“两资”清退企业员工出路问题,确保相关工作平稳开展,未发生群体性劳动纠纷事件。

人才“能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而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太极集团制订“培养和引进一批运营管理干部、数十名资深专家、上百名专业人才、过千名业务骨干”的“一十百千”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灵活采取校园招聘、社会化招聘、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各类优秀人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队伍保障。

3. 改革分配机制,实现员工收入“能增能减”

一是建立各层级人员考核激励机制,实现集团总部人员和子公司经营班子成员考核全覆盖。太极集团制订了总部人员和子公司高管考核激励方案,建立以经营业绩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严格考核、刚性兑现,将员工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紧密挂钩,夯实员工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基础。

二是探索建立即期、任期、中长期考核激励全覆盖的薪酬分配体系。混改后,太极集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绩效年薪化比例,总部人员及子公司高管收入60%以上与当期绩效考核挂钩。

建立子公司经理层成员任期激励机制,对任期内高质量完成连续挑战性工作任务的高管人员给予重奖,以鼓励其关注任期绩效,减少短期行为。同时,太极集团还着眼企业长远发展,探索实施多种形式的员工激励。

2020年4月,按照“依法合规、自愿参与、风险自担”的原则,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票的方式实施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这也是太极集团上市20多年来首次实施股权激励。

2022年以来,太极集团系统总结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经验,继续探索多种形式的员工中长期激励,用以留住和引进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创造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捆绑。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太极集团紧抓混改带来的全新发展机遇,从长远发展战略出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努力构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 打造中药材资源优势产业

太极集团依托自身医药工业板块需求,加大对产业链上游的布局力度,打造中药材资源优势产业,形成贯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联动发展格局。中药材板块启动“1+3+N”战略,即以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为本,通过分级加工、战略储备、特殊品种经营3种盈利模式,抓好N个大品种经营。

截至目前,太极集团已在四川、重庆、内蒙古、吉林、甘肃、河北、安徽、山西等中药材产区建成30万亩规范化种植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10万多农户增收致富;同时,15个集团自建或战略合作中药材加工中心实现了药材产地收购、趁鲜加工和分级贮存,既保障了中药材及下游药品生产质量,也大幅提高了中药材综合利用率和经营效益。

△ 2021年5月投产的太极医药城A区口服液体制剂数字化车间,拥有12条全自动灌装生产线和15条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年产口服液20亿支

2. 优化医药工业布局

混改后,太极集团进一步优化医药工业布局,改造升级3个中药、1个化学药智能制造中心,新建4个产能协同厂,确定3个特色药品生产厂。

3. 整合医药流通业务

混改后,太极集团医药流通板块以内部整合协同和外部多元化拓展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同步推进组织变革、统一营采、业务整合工作,并以纵向一体化、横向标准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带动医药流通业务板块各子公司全业态经营、全渠道协同、全品类运营。

2022年上半年,太极集团调整部分医药流通业务布局,如四川片区将部分医药公司、药房等经营主体整合纳入具有资源和运营管理优势的四川绵阳天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加快推进四川片区医疗与零售业态的协同发展;重庆片区由重庆桐君阁医药批发有限公司整合区县医药流通渠道资源,实现全业态布局。

此外,为加快推进连锁药房采购、运营和管理一体化整合,加强非零售医药业态的业务协同,太极集团成立医疗营采和零售营采两大营采中心,实现医疗和零售两大终端业态的统一运营和管理,做强做大医药流通业务板块。

4. 科技赋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融入黄金城集团集团后,太极集团借助黄金城集团集团科研平台优势,以科技赋能从中药材资源到药品研发制造再到医药流通的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一是打造中药材资源标准优势、技术优势。太极集团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完善中药产业链全程质量追溯体系,积极参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的制定,目前已承担国家级中药材种植与科研项目5个、省级科技攻关项目8个;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重庆中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开展中药材核心品种的良种繁育及中药材大品种育苗、栽培、加工等领域的技术攻关,目前已培育出紫苏、前胡、四季青、黄精等11个优良品种。

同时,太极集团加大珍稀、濒危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投入力度,首创冬虫夏草野生抚育和拟境培育两种新模式,促进了冬虫夏草产业化发展;加强对中药材无公害种植、养殖、生产质量控制及土壤改良、生物肥料应用、生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研发,已形成技术成果30多项。

截至目前,太极集团拥有有效专利260件,主持国家药品标准制修订140项,参与制定国家药品标准170多项,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

二是加快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近年来,太极集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为目标,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打造4个集团管控平台及N个业务运营平台,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目前已启动中药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据分析及数据治理、总部流程中心、重点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等数字化平台项目。

同时,太极集团通过搭建多品种、全渠道的数字化整合营销平台,进一步增强在中药科研、药材种植、药品制造、医药流通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版权所有:黄金城集团集团
【企业管理杂志】央地国企混改,太极涅槃重生
发布时间:2022-11-11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极集团)系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黄金城集团集团)控股子公司,是集医药研发、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大健康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近年来,太极集团以与黄金城集团集团混改为契机,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老牌国企的涅槃重生: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利润总额2.67亿元,分别比混改前的2019年增长4.24%、261.86%。2022年1―9月,太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利润总额3.47亿元,改革驱动高质量发展效应持续显现。

混改重组,老牌国企突破发展困局

1. 高速增长存隐患,粗放经营陷困局

太极集团前身四川省涪陵中药厂成立于1972年,生产经营曾一度举步维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四川省涪陵中药厂更名为四川涪陵制药厂,凭借上海医科大学沈自尹教授的中药组方,开发出急支糖浆、补肾防喘片两个专利产品而获得生机,迅速拓展市场,1993年改制组建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年底,为整合公司改制后剥离的非医药产业国有资产,由重庆市涪陵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出资成立涪陵太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8年,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重庆中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的国有股份,持股68.44%;同年6月,涪陵太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1999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重庆市涪陵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将所持有的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全部授予太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太极集团自此开启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集团化经营。

2003年,太极集团以持股56.42%的第一大股东身份控股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太极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并凭借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拳头产品优势,迎来销售额高速增长的发展巅峰期。

然而,销售额高速增长也导致太极集团对发展形势的战略误判,盲目投资、粗放经营、产品迭代滞后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加之身陷大伤元气的“担保风波”,公司错失了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机遇期,陷入经营持续亏损、市场逐渐萎缩、资产负债率高达83.96%的发展困境。

2. 抓住政策机遇,多方协力促成混改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等国企混改政策文件精神,在重庆市政府及涪陵区政府支持下,太极集团2019年9月正式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太极集团先后与黄金城集团集团、华润集团、高瓴资本、千年资本、荣巽资本、厚朴投资、维梧资本等商洽混改事宜,充分听取各类投资者的混改方案并进行评估分析。经过多轮洽谈协商,太极集团最终与国资央企黄金城集团集团达成共识,经国务院国资委审批后正式实施央地国企混改。

2020年8月,黄金城集团集团与重庆市涪陵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10月,涪陵区国资委与黄金城集团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药)、重庆市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涪陵国投)签订《关于对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的增资合作协议》;

2020年11月17日,涪陵区政府《关于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有关事宜的批复》同意太极集团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引入中国中药对其增资,涪陵国投同步参与增资;

2021年2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国中药有限公司间接受让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有关事项的批复》原则同意黄金城集团中药通过增资太极集团间接受让其发行股票控股权的整体方案;

2021年4月15日,太极集团完成增资扩股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实际控制人由涪陵区国资委变更为国资央企黄金城集团集团,混改成功落地(太极集团混改历程如图1所示)。

完成混改后,太极集团股权结构由涪陵区国资委100%控股变更为涪陵区国资委持股15.916%、涪陵国投持股17.417%、中国中药持股66.667%。

3. 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混改实现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黄金城集团集团与太极集团的混改,实现了医药行业国资央企与地方国企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一是黄金城集团集团的增资“输血”,帮助太极集团度过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得以解决生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是黄金城集团集团通过战略重组太极集团,与其既有中药业务板块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优化了中药产业布局。

三是加入黄金城集团集团后,太极集团可借鉴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即插即用”其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增强组织活力,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四是混改为太极集团带来全新发展机遇,助力其构建“一主两辅”(以发展具有中药材资源优势、智能制造特色的现代中药产业为主线,以深耕麻精药为特色的生物、化学药及川渝地区医药流通领域为辅线)产业发展新格局。

规范治理,改革体制机制

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太极集团抓住混改契机,全面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太极集团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打出“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特色动作”改革组合拳。

1. “规定动作”保规范

太极集团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及“四同步”“四对接”的原则,将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混改全过程。

为了使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太极集团明确了党委会与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的权责边界,所属党委建制企业均完成党委会议事规则、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三重一大”决策事项量化清单的制定;将党务工作从集团人事部门剥离,成立专职党群工作部门;所属全级次企业全面完成党组织应建尽建和“党建入章”,从而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确保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

为厘清各治理主体在决策、执行、监督环节的权责关系,太极集团一是建立健全与股权多元化治理结构相匹配的股东会运作体系,全面修订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二是加强董事会规范化建设,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独立董事占董事总数的1/3,并建立健全落实董事会各项职权的相关配套制度,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作用得以充分体现;三是完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体系和机制,健全总经理办公会制度及议事规则,强化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职责,提升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效率。

2.“自选动作”重业绩

针对集团总部管理机构庞杂、人浮于事的弊端,太极集团自2021年4月混改落地起,大刀阔斧精简总部机构、压缩管理层级、缩减管理人员,推行“小总部、大产业”扁平化管理模式,提升组织效能。

一是规范任职体系。取消集团总部和上市公司重庆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处长、科长、科员等机关化的职位设置,建立起更贴近市场的领导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四级职位体系。同时,分板块、分业态明确集团直接管理与非直接管理子公司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优化管理层级,便于各项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和对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分类分级考核。

二是精简机构,压缩管理层级。通过混改,太极集团实现从总部到子公司的全方位“瘦身健体”。总部层面全面梳理整合并重新制定职能部门职责,根据专业条线统一业务归口,避免重叠或交叉管理,总部部门由原来的39个减至27个。

子公司层面,中药材资源板块子公司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方式整合;医药流通板块按区域整合运营管理机构,压缩管理层级;理顺医药工业、医药流通等业务版块的产权关系和管理层级;按照“一企一策”“分类处置”的原则,加快清理处置“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两资”(低效、无效资产)企业,卸下历史包袱,实现轻装上阵。

3.“特色动作”强优势

太极集团围绕总体发展战略,全面理顺集团总部与子公司的权责关系,通过充分授权和闭环监督管理,压实子公司市场主体责任,从过去的事务型管控模式逐步转型为具有“太极治理”特色的“战略+运营”管控模式,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推进分层分级授权管理体系建设。太极集团充分发挥战略规划的导向作用,明确总部职能定位,重新梳理出20个职能条线共784个业务流程,形成业务流程权限清单,使得各职能部门依据业务流程权限清单有序实施管理并形成高效协同;对所属子公司进行重新分类,区分医药工业、中药材资源、医药流通板块的直接和非直接管理子公司,根据业务特点实施分层分类管理和考核,既体现全局一盘棋的统筹管理,又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自主运营积极性和相互协同作用。

二是推进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太极集团注重以制度夯实管理根基,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全级次企业制度“废改立”工作。通过全面梳理、系统分析3949个现行管理制度,分别废止、修改、新增了1150个、1012个、1180个制度,构建起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制度体系,解决了制度散、乱、杂问题。

三是推进大监督体系建设。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太极集团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和力量,构建起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措施互补的综合运营管理大监督体系及工作机制。

以完善内控体系为抓手,加强运营合规管理,编制重大运营风险清单,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强化全员合规意识;将内部审计与纪检、巡察监督相结合,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建设,促进集团范围内财务人才交流,目前集团已经完成向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个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委派工作。

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历次国企改革想解决而未能彻底解决的难点、堵点问题。

太极集团三项制度改革下真功夫、啃硬骨头,通过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实现员工“能进能出”;改革分配机制,实现员工收入“能增能减”。

混改后,太极集团新增员工100%实行市场化公开招聘,管理人员退出比例达5.76%,经理层与经营目标责任制挂钩的浮动工资比例上升至6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6.5%。

1. 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干部“能上能下”

2021年5月,太极集团顺利完成董监事及高管人员换届工作,集团和上市公司47名原高管人员以聘任为资深经理、高级经理、部门负责人、子公司高管等方式退出,上市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由原来的151人减至47人,实现管理团队资源优化配置和干部职务“能上能下”。

太极集团以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为契机,以“提名推荐”“起立竞聘”等方式重新聘任子公司经营班子成员,并综合考量经营规模、经营难度等因素,严格限定子公司经营班子职数,集团全级次企业经营班子成员共减少92人。

2021年,太极集团出台总部及子公司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及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的薪酬管理办法等制度,100%完成集团总部及全级次企业经理层成员聘任协议、2022年经营业绩合同、3年任期经营业绩合同的签订。

2. 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实现员工“能进能出”

人员“能出”。在混改过程中,太极集团兼顾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通过交流调岗、下放到子公司、内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共减少总部管理人员158人;通过调岗、内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妥善解决“两非”“两资”清退企业员工出路问题,确保相关工作平稳开展,未发生群体性劳动纠纷事件。

人才“能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而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太极集团制订“培养和引进一批运营管理干部、数十名资深专家、上百名专业人才、过千名业务骨干”的“一十百千”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灵活采取校园招聘、社会化招聘、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各类优秀人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队伍保障。

3. 改革分配机制,实现员工收入“能增能减”

一是建立各层级人员考核激励机制,实现集团总部人员和子公司经营班子成员考核全覆盖。太极集团制订了总部人员和子公司高管考核激励方案,建立以经营业绩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严格考核、刚性兑现,将员工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紧密挂钩,夯实员工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基础。

二是探索建立即期、任期、中长期考核激励全覆盖的薪酬分配体系。混改后,太极集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绩效年薪化比例,总部人员及子公司高管收入60%以上与当期绩效考核挂钩。

建立子公司经理层成员任期激励机制,对任期内高质量完成连续挑战性工作任务的高管人员给予重奖,以鼓励其关注任期绩效,减少短期行为。同时,太极集团还着眼企业长远发展,探索实施多种形式的员工激励。

2020年4月,按照“依法合规、自愿参与、风险自担”的原则,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票的方式实施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这也是太极集团上市20多年来首次实施股权激励。

2022年以来,太极集团系统总结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经验,继续探索多种形式的员工中长期激励,用以留住和引进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创造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捆绑。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太极集团紧抓混改带来的全新发展机遇,从长远发展战略出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努力构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 打造中药材资源优势产业

太极集团依托自身医药工业板块需求,加大对产业链上游的布局力度,打造中药材资源优势产业,形成贯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联动发展格局。中药材板块启动“1+3+N”战略,即以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为本,通过分级加工、战略储备、特殊品种经营3种盈利模式,抓好N个大品种经营。

截至目前,太极集团已在四川、重庆、内蒙古、吉林、甘肃、河北、安徽、山西等中药材产区建成30万亩规范化种植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10万多农户增收致富;同时,15个集团自建或战略合作中药材加工中心实现了药材产地收购、趁鲜加工和分级贮存,既保障了中药材及下游药品生产质量,也大幅提高了中药材综合利用率和经营效益。

△ 2021年5月投产的太极医药城A区口服液体制剂数字化车间,拥有12条全自动灌装生产线和15条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年产口服液20亿支

2. 优化医药工业布局

混改后,太极集团进一步优化医药工业布局,改造升级3个中药、1个化学药智能制造中心,新建4个产能协同厂,确定3个特色药品生产厂。

3. 整合医药流通业务

混改后,太极集团医药流通板块以内部整合协同和外部多元化拓展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同步推进组织变革、统一营采、业务整合工作,并以纵向一体化、横向标准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带动医药流通业务板块各子公司全业态经营、全渠道协同、全品类运营。

2022年上半年,太极集团调整部分医药流通业务布局,如四川片区将部分医药公司、药房等经营主体整合纳入具有资源和运营管理优势的四川绵阳天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加快推进四川片区医疗与零售业态的协同发展;重庆片区由重庆桐君阁医药批发有限公司整合区县医药流通渠道资源,实现全业态布局。

此外,为加快推进连锁药房采购、运营和管理一体化整合,加强非零售医药业态的业务协同,太极集团成立医疗营采和零售营采两大营采中心,实现医疗和零售两大终端业态的统一运营和管理,做强做大医药流通业务板块。

4. 科技赋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融入黄金城集团集团后,太极集团借助黄金城集团集团科研平台优势,以科技赋能从中药材资源到药品研发制造再到医药流通的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一是打造中药材资源标准优势、技术优势。太极集团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完善中药产业链全程质量追溯体系,积极参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的制定,目前已承担国家级中药材种植与科研项目5个、省级科技攻关项目8个;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重庆中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开展中药材核心品种的良种繁育及中药材大品种育苗、栽培、加工等领域的技术攻关,目前已培育出紫苏、前胡、四季青、黄精等11个优良品种。

同时,太极集团加大珍稀、濒危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投入力度,首创冬虫夏草野生抚育和拟境培育两种新模式,促进了冬虫夏草产业化发展;加强对中药材无公害种植、养殖、生产质量控制及土壤改良、生物肥料应用、生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研发,已形成技术成果30多项。

截至目前,太极集团拥有有效专利260件,主持国家药品标准制修订140项,参与制定国家药品标准170多项,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

二是加快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近年来,太极集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为目标,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打造4个集团管控平台及N个业务运营平台,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目前已启动中药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据分析及数据治理、总部流程中心、重点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等数字化平台项目。

同时,太极集团通过搭建多品种、全渠道的数字化整合营销平台,进一步增强在中药科研、药材种植、药品制造、医药流通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版权所有:黄金城集团集团